湖南日報訊(通訊員 周絢 何少志 何濤)近年來,道縣營江街道車邊村將土地資源進行流轉整合,動員村民積極種植藠頭,把農業小產業種植做成增加農民收入的大文章。今年,該村的藠頭迎來了大豐收,藠頭熟了,村民笑了。眼下正值蕌頭上市的時節,在車邊村濂溪河南岸的一片郁郁蔥蔥的藠頭地里,村民們有的忙著挖藠頭,有的忙著裝筐,一派豐收的景象。 今年五十歲的張潤宣主要靠種地為生,除了種植玉米、水稻等糧食作物外,每年還種植一兩畝地藠頭。近幾年來,藠頭收購價比較穩定,但從去年開始出現明顯上漲態勢,特別是今年藠頭采收時,收購價已漲至每公斤最高3元,與2018年相比漲幅達30%。
道縣車邊村,種植蕌頭已有幾百年的歷史,由于銷售渠道單一等原因,藠頭產業逐漸衰落,只是被車邊村人當做下酒小菜。2017年,營江街道農業部門鼓勵車邊村成立藠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,采取“合作社+農戶”的模式,大力支持農戶發展藠頭種植。如今,車邊村的藠頭從2017年種植面積100畝發展到現在的400多畝,畝產近萬元,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2戶40人種植藠頭脫貧致富,每戶年均增收3萬元。近幾年,道縣因地制宜,科學謀劃,全力做好產業種植富民文章,采取連片規模種植,大力打造優質稻、秋西瓜、蕌頭等特色種植產業。通過產業種植和銷售渠道雙重保障,實現了有產業基地,有產業支撐,保持農民良好的種植積極性,讓種出來的產品銷路順暢。